外婆的家,在程海背后更深的山里。
剛來的時候,山路崎嶇,乘車危險又無趣。父親母親總是帶我們從小路翻山越嶺徒步前往。等到稍大一些,十三四歲的年紀,就放手讓表哥、表妹我們獨自去。幾個孩子走在郁郁蔥蔥、荒無人煙還常有古墳的深山老林里,想想外公外婆在門前老樹下的盼望,熱熱鬧鬧的,就什么都不怕了。
小時候,外婆家門口有一株很大很大的椿樹,樹下有一塊大石頭,被人磨得光滑細膩,大人們飯后總喜歡坐在這里。石頭旁是臺階,直通老屋。另一邊是泥路通到烤煙房和后來舅舅新蓋的房子里。
老屋的門已經“上了年紀”,一動就會嘎吱作響。入門,是一條三米長石頭鋪的路,左右是家畜圈,養著幾頭老黃牛,還有幾頭豬。一到雨季,這里的路都是水,又濕又滑。有幾次外婆來喂食上料草,摔倒過,就常提醒我們,“走慢一些,不要在這個地方追趕打鬧”。
小路盡頭,走上七八級臺階,便是院子。
院子邊上,養了很多兔子,小一的被我們擼回了家,大一的慢慢變成了長輩們的下酒菜,一大窩兔子就這樣沒了。院子東邊是灶房(廚房)和廂房(更像是倉庫,里面放著很多雜物,有吃的,也有用的)。灶房里有些許暗,好在常燒火,也不是很暗。外公外婆最喜歡在這樣的火上炒菌子給我們吃。表哥則喜歡把炭扒拉出來,燒新鮮的綠皮辣子。外公種的菜一直都很好。外婆呢,最怕虧待我們的吃食,總喜歡做雞蛋炒火腿,雞蛋攢在壇子里,總是滿滿當當。
灶房過來是堂屋,里面光線不好,一進門最先看到的是供桌,上面列有先祖名諱。每次拿什么東西,我們都一忽溜進去,拿著東西就趕緊跑出來,兒時是懼怕這些的。堂屋里還有屋子,是外公外婆的房間。院子西邊,是矮矮的泥巴墻,很容易的就望見過路人了隔了一米多寬的小道,是新房子。
從記事以來,老屋的時光和記憶是最多的。
暑期,正是菌子生長的時節。外公就帶我們到山里,小小的人兒,一人背一個籃子,在深山里你追我趕,嘰哇亂叫,外公也哈哈大笑。那時沒有電話,外婆眼見太陽西斜,還不歸家,她便著急忙慌跑到山腳等我們,待我們滿載歸來才安心。
外婆也帶我們去過山里,只是不比外公膽大,稍遠一些就唯恐累壞我們,不放心,便“打道回府”了。找回來的菌子,就攤在簸箕里,曬在矮墻頭上,只趕一頓新鮮,放大蒜青椒火腿大火炒一鍋,剩下的就曬干了帶回家。
那時,院子里有一株大大的芒果樹。母親說芒果樹跟她的年紀一樣大。算下來,到現在有50多歲了。盛夏,芒果又大又多,一拽就噼里啪啦地往下掉。兄妹幾個被砸疼了又鬼叫狼嚎。吃不完的芒果,外公總讓我拿去賣,錢都給我,也因此練就了一身吆喝的本領。
后來,我們都長大了,老屋卻越來越破舊,生活條件越來越好。圈里沒有了黃牛、騾馬,外婆走了,外公被舅舅接到城里,妹妹們也長大了,門前的石臺階、老樹、矮墻都沒有了。
歲月把泥路上的印記一層一層抹去了
往后歲歲又年年的時光里
逢雨季,有假期,便想念
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
親情的羈絆會讓我們置身記憶之中
翻山越嶺,只為看見老樹下
那漸漸清晰的身影
坐在門前石頭上
遠遠的看,熱切盼望
是外公外婆啊
(作者:八建科技公司 李金花)